郭增利:新型商业如何激活服务性消费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郭增利/文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我国直接消费支出贡献率达到76.2%,连续五年的增长,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消费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引擎。这几乎也是所有成熟市场的共同特征。对所有从事消费领域经营和投资方向选择的机构来说,中国新消费和新服务的战略地位正在显著提升,前景和机会乐观向上。
1、将 服务 通过专业转换活化为 产品 有助于增强各类商业与需求之间的黏性连接。
2018年我国的服务性消费占比达到49.5%,具体内容包括:餐饮服务、衣着加工服务、家庭服务、医疗服务、交通通信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服务和其他服务八大类别;服务过程和消费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步完成的特征,将使服务的概念从过去的 行为 进化为今天的 产品 。而当服务注定成为产品的时候,购物中心和商业地产以及零售业及相关产业的整合协同发展就需要给予特别关注,新服务方式创造和新服务能力提升也更显重要和紧迫。
2、提高购物中心供给质量、实现高质量增长需要新的驱动力量。
进入存量市场状态后,购物中心必将应对 去库存、优存量、强增量 三大难题。去库存方面,有效缓解库存压力,需要用新的服务深化理念和空间规划策略,改变过去 以模仿为主的标准化和同质化 运作模式。传统的商业+商务+居住的功能组合将逐渐被市场抛弃, 商业+商务+居住+产业 有望成为新的主力。只有用模式创新力融合产品创造力,才能加快购物中心、商业地产从工业化向非标化商业转型。优存量方面,随着城市商业地产市场格局的初步确立,部分商业项目的商业功能将被逐渐弱化,而基于强化社会功能的空间活用将被重视和挖掘。高生活黏性融合社会所需,走 商业与社会服务功能体 发展路线,将对存量调整以及竞争力改善提供新的承载平台和解决方案。强增量方面,新阶段每个人对文化的诉求都日益强烈,强化精神费层面的满足,以文化性融合品格化的创新方式驱动商业升级,有助于促进相关产业与商业的协同发展进程,使增量商业入市之初即实现特色差异,形成更强的同业竞争能力。
3、国潮崛起、品类延伸、主体多元、渠道下沉、资本青睐成为零售商新的发展趋势。
最近两年国潮的全面崛起,得益于时尚信息发达、新潮强诉求、主力消费群换代、个性偏好分化、价格趋向平衡等多种因素,而这些因素正是零售商获取市场新红利的重要基础。目前看,进入零售经营的各类主体日趋多元化,新型零售品牌也大量诞生,代工厂转型品牌商、设计师开店、创业者持续涌入新消费领域。随着城市人口的分流和回流,品牌商渠道下沉节奏有所加快,新一线城市增长势头尤为强劲,下线城市或区域的增长更是普遍高于上线地区。在消费型经济背景下,由于零售服务具有与生活联系紧密并且稳定和持久的特点,并且消费增长预期良好,加之投资相对安全等多重利好,各类资本和机构对零售品牌的投资力度显著加大。
4、加快商业地产和购物中心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步伐。
市民的最终需求越来越关注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因此提升产品供给品质,将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与商业地产进行结合,成为商业地产和购物中心在内容和空间创新方面的重要突破口。这些做法不仅有助于实现商业地产的高质量增长,更是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商业地产 空间内容化和内容空间化 建立联动组合,将使更多创新服务成为产品供给方式,从而更大程度地激活服务性消费和其他新型消费市场。
总之,面对已经完全不同于昨天的商业,学会用文化为商业赋能、用产业为商业赋能,助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生活服务能力,将使商业设施成为真正的社会化设施。这是商业地产开发商和购物中心运营商的一次全新发展机遇。所有的转型和超越,都会使中国商业与中国消费进行更加充分的对接,使商业设施更加贴近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种种渴望。
(中购联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主任)